21世纪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之首“人文底蕴”中包含的要点之一是审美情趣,即使学生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在艺术教育这片沃土上耕耘、开拓,为莘莘学子搭建广阔平台,助骐骥栋梁,放飞高远梦想。
一、大美育观下艺术课程丰富多彩,带给学生更深、更广、更新的选择与发展
我校倾力打造书院文化、书香校园、人文风景,艺术教育更是在确保国家课程高质量实施的同时,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从提升艺术核心素养入手,开设多种拓展性课程,以“全员必修+兴趣选修”的形式开放给学生,打开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文化自信。我校艺术课程开设有:美术类—碑帖、软笔书法、剪纸、扎染、结艺、国画、工笔扇面、写意折扇、京剧脸谱、纸雕纸塑等;音乐类—中华民歌、民族舞蹈、民族器乐(古琴、古筝)、戏曲、童声合唱、竹乐安格隆、阿卡贝拉、葫芦丝等课程。每一门课程都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渗透多种中华文化符号,教师引导学生从艺术中探寻中华文化密码,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让文化、文明的种子在孩子们心里扎了根。
二、学校特色课程—戏剧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推动学校“全人教育”的成熟
(一)开发戏剧教育课程体系,丰富学校创新教育模式
戏剧教育关乎人格塑造,可以改变一代人的精神面貌。在这样的认识和理解下,学校把戏剧教育提升为学校育人和整体发展的战略定位。正如董红军校长提出的学校戏剧教育的愿景:让中国人的沟通更畅达,包括:言辞简练明确、语言得体适度、风格幽默艺术;让中国人的气质更优雅,包括:表情生动丰富、态度和善真诚、形象魅力自信。2012年我们有幸与北京人艺结缘,成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戏剧教育基地”,依托北京人艺的戏剧教育资源,我们建构了以专业社团—金帆话剧团为核心推动力、以戏剧必修课和选修课为平台、以全校性戏剧综合实践活动和教师剧团为补充的空间立体化的戏剧教育模式。戏剧教育课程体系的开发丰富了学校创新教育内涵。
戏剧课程开设类别:
课程类别 |
实施对象 |
师资 |
金帆话剧团专业戏剧课程 |
金帆话剧团全体学生 |
北京人艺青年艺术家 |
学术荣誉课程 |
学有专精,有志于艺术道路的品学兼优的特长生 |
北京人艺、中戏,表、导演艺术家 |
必修课 |
初一全体学生 |
学校戏剧课程组教师 |
高一全体学生 |
中央戏剧学院教师 |
选修课 |
面向初中全体学生 |
人艺艺术家、戏剧工作坊老师、本校戏剧教师 |
面向高中全体学生 |
(二)戏剧氛围活力四射,“全人教育”润物无声
学校自2010年排演首部原创校园剧《我们的学校名字很长很长》始,以每年金帆日展演及每两年一部大戏的节奏不断发展,扎扎实实地进行研究、探索和实践。剧团在人艺的老师们的关怀和指导下,既有原创话剧的演出《我们的学校名字很长很长》《冰山在融化》《绿色环保行动》《听听她的声音》《梦想保卫战》《黄河远上》等,又有经典名剧的再现《茶馆》《三块钱国币》《江姐》《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燃烧的梵高》《知己》《恰同学少年》《草房子》……金帆团走进社区,走进大、小剧场,吸引大批学生及家长走进剧场,产生了相当的社会影响。
2016年开展了首届“昆玉杯”微话剧微电影节,全员参与、持续一学期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覆盖全学段的系列戏剧活动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让德育教育以本真的面貌贴近了学生的心灵。2017年全校师生共读《恰同学少年》这本书,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完成阅读赏析、编写剧本、写人物小传分析、海报设计、诗词朗诵、道具制作、片段演出、书画作品大赛等等跨学科系列活动。11月学校进行第二届“昆玉杯”微话剧微电影节优秀创编短剧的展演、表彰及闭幕式活动;12月校金帆团隆重推出庆祝北京市金帆团建团30周年的献礼原创话剧《恰同学少年》,全校师生以观剧、写剧评的方式完成2017年度学校戏剧实践活动。同时邀请了全海淀区46所戏剧教育实验校的师生来观看,完美展现了剧团的辐射作用。2018年及2019年的《草房子》更是将戏剧教育影响力辐射至北京市其他区县。
三、艺术社团是学生绽放自我、提升自我的自由舞台
(一)艺术社团的开设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满足了“心有方向,学有所长”的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学校开设的艺术社团有:金帆话剧团、管乐团、童声合唱团、阿卡贝阿拉社团、舞蹈团、美术各类社团等。艺术教育资源储备充盈,确保艺术社团开展的多样性:鼓励本校教师充分开发自身潜能,在多方面展示才华。很多老师可以同时跨学科兼任几门课程,还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如我校的教育戏剧校本课程);加强与大专院校、艺术专业团体的联系,聘请艺术教育专家走进校园。
(二)“成人”先于“成才”,艺术社团指导学生学做人、学做事。“戏比天大,德如地厚”,这不仅是众多艺术家历代相传、承继不息的艺术修为,更是引导学生追求的立美修身的道德操守和人格精神。把艺术教育作为培养孩子的大熔炉,让“崇德尚艺”的古训焕发出新的光彩,这与“培养附着在学生身上‘带得走’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和素养”的学校的总体育人目标也是相一致的。
(三)学生领导力在艺术社团中得到了锻炼。学生们在艺术社团中学习技能和行为;各种活动丰富了他们的经历;充分发展了个性、具有了个人特质;社团活动中的“骨干分子”明显有了“领袖气质”,显著提高了影响力;他们更善于自我管理和规划,可以说艺术社团成为学生提升自我的舞台。
四、成效与反思
教育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颁布,以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整体框架的发布,为进修实验学校的艺术教育之路指明了方向。未来将是“雅者为王”的时代,如果你不重视艺术素质,就会像如今学识不高却想成功一样难。让艺术不断培养和提高我们的感性素质,提升感性智慧,美化我们的生活。
明心修美崇德尚艺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实验学校附属实验学校